20120904waternews  

【新加坡喝水不求人
《工商時報 / 顏嘉南 報導》

新加坡長年依賴馬來西亞供水,如今欲藉由大型蓄水計畫等措施,在與馬國的供水合約屆滿前,達到供水自給自足。
(Singapore is heavily dependent on Malaysia for its water supply but is now creating new sustainable parks designed to reduce its reliance.)

長期仰賴馬來西亞供應水源的新加坡,欲透過大型蓄水計畫,以及海水淡化和循環再利用等技術,希望在2061年與馬國的百年供水合約到期之前,能達到自給自足,降低對外來水源的依賴。

新加坡在面積達62英畝的碧山宏茂橋公園,打造大規模的蓄水計畫,將2.7公里筆直的水泥河道改建成3公里蜿蜒的小河,引導加冷河(Kallang River)河水進入濱海蓄水池。

新加坡水源不足係因為淡水直流進海洋,而且熱帶性氣候讓水資源因蒸發流失。過去加冷河流經多段水泥河道,雨季河道可能氾濫,然後又任其蒸發。碧山宏茂橋公園欲藉由「收集、減速和儲存雨水」3步驟,保留珍貴的淡水再利用。

另外,美國麻州基礎建設顧問公司CDM Smith設計的濱海堤壩,已於2010年完工,位於商業區的水壩儲存流經新加坡河和濱海灣的水。


>>耗費鉅資 力求供水自主>>

新加坡公用事業局(PUB)主管趙文良表示,星國520萬人口每日用水量達3.8億加侖,海水淡化和循環再利用可提供40%的用水,市區的水壩可額外提供10%的水量,其餘則透過蓄水池和從馬來西亞進口。

星國自2006年起利用新技術提升供水量,每年花費6億星幣(約4.81億美元)至8億星幣。趙文良表示,新加坡在供水方面已有進展,對於永續供水更有信心。若有需要,新加坡可以自給自足。

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自1927年起簽訂供水合約,第1份合約於1961年到期,1962年簽訂的協議將於2061年到期,提供星國每日2.5億加侖的未淨化水。雙方曾多次就供水合約發生爭執,影響星馬兩國關係。

趙文良期望新加坡在50年內,每日的供水量超過7億加侖。據美國環保署(EPA)的估算,7億加侖約當是1,000座奧運標準游泳池的蓄水量。

趙文良表示,新加坡的水源包括雨水、總長7,000公里的排水設施流經10個以上的蓄水池,再加上海水淡化。海水淡化目前供應星國10%的水量,預計50年內將提升至30%。

再循環的新生水(NEWater)是星國主要的工業用水,用於冷卻機器等用途,2061年前供水量將提升至50%。


>>國家戰略 造就供水業榮景>>

新加坡致力開發供水產業,已吸引奇異(GE)和西門子(Siemens)投資,以及造就當地包括凱發集團(Hyflux)在內的多家水處理公司。

星國公用事業局表示,自2006年起,新加坡水公司的數量成長1倍至100家,在2015年前增加1.1萬個水資源相關工作的目標,目前達成率已經過半。

凱發執行長林愛蓮(Olivia Lum)說:「水是新加坡的優先考慮的領域,也為星國的水資源管理設定清楚的方向。」

奇異新加坡子公司水部門主管(Michael Roeder)說:「過去5至6年公司致力提升技術和工程能力,妥善利用奇異在新加坡的大好機會。」

美國水資源顧問公司CH2M Hill技術長戴格(Glen Daigger)表示,業者積極投資新加坡,係著眼於規模比星國更龐大的市場。

文章來源: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world/11050401/122012090200343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ric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